9月20日,工業(yè)和信息化部辦公廳正式印發(fā)《工業(yè)重點行業(yè)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指南》,《指南》成文于今年5月,在征求多方意見后于今日正式發(fā)布。
工信部依據《大規(guī)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》和《推動工業(yè)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》,組織編制了《指南》。其中,農機裝備行業(yè)設備更新目標包括:
以推動農機裝備生產制造設備/產線智能化升級和效能提升為重點,更新改造各類生產制造設備/產線(柔性剪切、成型、焊接、機加、涂裝、裝配及智能化管控系統(tǒng))、檢測試驗設備、智能化服務平臺設備等。到2027年,設備更新率達到30%,能耗下降15%以上。
十五、農機裝備行業(yè)
(一)設備更新目標
以推動農機裝備生產制造設備/產線智能化升級和效能提升為重點,更新改造各類生產制造設備/產線(柔性剪切、成型、焊接、機加、涂裝、裝配及智能化管控系統(tǒng))、檢測試驗設備、智能化服務平臺設備等。到2027年,設備更新率達到30%,能耗下降15%以上。
(二)政策和標準依據
主要政策和標準依據包括但不限于:《產業(yè)結構調整指導目錄(2024年本)》《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》等指導性文件!禛B/T35115-2017工業(yè)自動化能效》《GB/T40735-2021數控機床固有能量效率的評價方法》《GB/T9061-2006金屬切削機床通用技術條件》《GB28736-2019電焊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》《GB/T14248收獲機械制動性能測定方法》《GB/T15370農業(yè)拖拉機及機具涂漆通用技術條件》等國家標準,《JB/T8801-2017加工中心技術條件》《JB/T5673-2015農林拖拉機及機具涂漆通用技術條件》等行業(yè)標準。
(三)重點方向
1.下料及焊接設備。推廣應用柔性剪切、成型、焊接生產技術及裝備,提高下料及焊接質量、生產效率和機械化與自動化水平。全面推廣CO2氣體保護焊及埋弧焊裝備應用以及焊接夾具改造,加強探傷設備與焊接煙塵處理系統(tǒng)應用。
2.機械加工設備。采用先進的數控、高精、高效、特種加工機床和先進的工磨具,采用電動、氣動、液壓夾具和組合夾具,采用自動檢測、質量控制等系統(tǒng)與裝備,推廣柔性加工設備、柔性制造單元(FMC)的應用。
3.表面涂裝設備。推廣高效節(jié)能的脫脂、酸洗、表面調整、磷化等前處理工藝;采用整體拋丸、高效綠色節(jié)能涂裝技術與裝備。
4.整機裝配設備。對于大批量生產的產品,如拖拉機、收獲機典型產品,要采用自動化和智能化柔性裝配流水線、旋轉式裝配臺、裝配機械手、隨行裝配夾具和在線過程檢測裝置等,以提高裝配質量;對大型單件小批生產產品,如大型農機具,采用自動或半自動裝配工具,開展部件裝配后試驗檢測、產品總裝后的性能檢測。
5.工藝過程檢測與質量監(jiān)督設備。對于大批量生產產品,加工工序推廣主動測量和在線自動測量系統(tǒng)與裝備,鼓勵采用基于視覺識別的智能化質量檢測系統(tǒng)。磨削工序推廣帶主動測量裝置的加工設備,在自動化精加工工位后設置自動補償測量裝置及刀具補償機構。對于中、小批量產品,加工工序推廣數顯技術,建立可存貯多種零件檢驗作業(yè)計劃和數據資料的具有統(tǒng)計質量控制功能的智能檢驗工作站。
6.信息化管理設備。構建企業(yè)集成信息化管理平臺,建設客戶關系管理系統(tǒng)、電子采購平臺系統(tǒng)、物流信息系統(tǒng);完善企業(yè)網絡與信息安全建設,建設集成制造執(zhí)行系統(tǒng)(MES)、全生命周期管理(PLM)、企業(yè)資源計劃(ERP)等。
7.研發(fā)與試驗設備。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,建設產品數字化設計平臺。增加整機產品試驗臺、發(fā)動機與傳動系統(tǒng)等主要部件試驗臺、各種功能試驗臺,以及液壓元件等基礎零部件試驗臺。
8.工業(yè)操作系統(tǒng)。按照“成熟可用產品全面推進更新換代、基本可用產品成熟一批更新一批”原則,推動可編程邏輯控制器(PLC)、數據采集與監(jiān)視控制系統(tǒng)(SCADA)、嵌入式軟件等工業(yè)操作系統(tǒng)產品更新換代。
9.工業(yè)軟件。按照“成熟一批替代一批”的原則,推進農機裝備行業(yè)使用的研發(fā)設計類軟件、生產制造類軟件、經營管理類軟件、運維服務類軟件更新換代,優(yōu)先選取非關鍵工序、非重要應用場景開展更新換代,并向關鍵工序和核心應用場景開放,逐步擴大更新換代范圍和規(guī)模。